近日,我院力学系教师、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刘超教授及其团队在水泥基材料、建筑结构领域国际顶级SCI期刊《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中科院一区TOP)发表题为《On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Response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Based on the Recycled Aggregate Porous Interface》的重要研究成果。该期刊主要刊登水泥基混凝土复合材料技术、水泥基材料应用建筑结构性能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是同行业国际顶级SCI期刊,其学术影响力在建筑结构大领域161个期刊中排名第三,其中在水泥基材料小领域具有顶级影响力。
该项研究是刘超教授团队在混凝土细微观力学与再生混凝土结构性能交叉联系方向的重要成果,在土木工程学院白国良教授指导下,由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化威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朱超共同完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该科研成果的唯一完成单位,刘超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多场耦合作用下再生骨料分区-界面热湿耦合传递模型
该成果以再生骨料细观多孔界面为切入点,研究温湿度及荷载多重耦合作用下再生混凝土内外环境响应与构件开裂的机理联系,建立了多场耦合作用下再生骨料分区-界面热湿耦合传递模型及内外环境响应计算模型,对于从多尺度联系角度揭示再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结构力学性能劣化机理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这也是刘超教授团队在绿色混凝土结构与绿色混凝土智能化方向系列成果之一。近三年团队在建筑固废再生资源化、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建筑固废制备自修复智能混凝土研究方面发表数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2019年5月《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显示,刘超教授作为通讯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作为唯一成果完成单位的学术论文入选工程学全球ESI高被引论文与ESI热点论文。